关于建安风骨名词解释,什么是建安风骨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2、曹操的出身具有某种特殊性。
3、他的经历也充斥着神秘与矛盾的色彩。
4、《三国志》载:“恒帝世,曹腾为中常世大常秋,养之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出身本末。
5、”他的祖父是宦官,他的父亲是不知所出的养子,这样的家庭并没有高贵的血统作为依托。
6、但是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还是让他飞黄腾达。
7、他在权力与金钱方面成为了世家大族,却无法具有世家大族的汉室观念。
8、他不具有汉室的观念却成了汉室的“周公”。
9、这样的出身和矛盾决定了曹操既无法扮演制度的破坏者,又无法成为制度的维护者。
10、于是,便出现了两个尴尬的局面:对于下层,他是“口含天宪”的统治者;对于上层,他又是出自草根的僭越者。
11、对于旧世,他是挟天子的国之贰臣;而对于新世,他又成了踟蹰不前的食古不化者。
12、其实,就前一局面而言,曹操的身上没有汉室旧臣的思国之情,因为他未受国恩,他也没有宦官阶层的陈腐与死气,因为他少入黄门,知书通律,所以,他不属于任何阶层。
13、就后者而言,他的确架空了汉室,然而“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并非没有道理,同时,他又大刀阔斧地进行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他又不属于任何时代。
14、正是因为无法将他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类型,这样的矛盾才愈加明显。
15、可以想象,乱世中的曹操是一个无比的孤独者。
16、因为他孤独,他才要重视故人,“茕茕白兔,左右相顾。
17、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18、因为他孤独,他才求贤若渴,希望自己身边能有更多可以知心的人。
19、也正因为他孤独,他才更以天下人自居,“孤家寡人”量来似乎就是这个道理吧。
20、以上的种种,让他的诗文中流淌着一股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的气概。
21、 其实仔细读读曹操的诗文,品品曹操的身世,不难发现,他的一生很符合中国文人的理想状态,“少年游侠,中年游仕,老年游仙”。
22、而且曹操本人也实非深不可测。
23、史书所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他属文也不拘于经义,不流于空谈。
24、在《祭故太尉桥玄文》中,他竟记叙了桥玄生前与他开的玩笑,这本不该出现在凝重的祭文中的点滴,却散发出作者的真情与旷达。
25、只是身处乱世之中,无论游侠、游仕、游仙还是那份真挚都无法与战争、死亡相分离。
26、《蒿里行》中的英雄少年时讨伐董卓的一路关东豪杰。
27、《短歌行》中求贤心切的伯乐又是一个唯恐去日无多的沉思者。
28、而《龟虽寿》里志在千里的老骥也无法逃离“神龟虽寿,犹有尽期”的无奈。
29、试想,一个志在天下之人戎马倥偬,却在一生都无法避免的身份尴尬中一天天老去。
30、这样的暮年之心,是何等的苍凉而又悲壮。
31、同时,曹操性格中的旷达和通脱,也更多地被一种社会责任与自身孤独多压抑。
32、这样,一个宝剑酬知己的邻家友人,就更多地成为了烹酒论英雄的豪杰。
33、然而即便这样,曹操的诗文中也没有统治者居高临下的威风与唯我独尊的狂妄。
34、我想,曹孟德是真的体会到了诗文的境界,这便如同他真的体会到帝王的孤独了一般。
35、对于建安风骨,曹操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
36、他对建安文学群体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7、从表面上看,他不拘一格将大量的人才网罗到了军前帐下。
38、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就说得很全面,“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39、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北魏,足上高视于上京。
40、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41、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
42、今悉集兹国矣。
43、”魏武门前,的确集一时之盛,无抡才而成大典。
44、以深层次上看,作为处于统治者地位的曹操,尤其是作为孤独的统治者,他的表现,以及他对待士人的态度,必然又影响到这些士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心理。
45、曹操性通脱,但要经世济民非得有常人不能之手段不可,所以,他尚刑名,以此正风气,而士人,尤其是高士,往往不愿、不肯也不会拘于此,这势必触犯到曹操作为统治者的权威,矛盾便由此产生,士人的险境由此产生,曹操自身另一种痛苦也由此产生。
46、他不得不用自己的秩序来禁锢自己的心志,这就好似自己亲手策划搭建了一个理想国,却不得不拆掉它的支柱,去为了生存而烤火,看着自己的梦和愿望在熊熊之火中燃烧,暖了身子却凉了心窝。
47、这也就不难理解曹操杀名士时为什么犹豫不决,杀之又悔。
48、这决不是收买人心的假意。
49、对于一个“宁肯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他不需要走这些虚文假意的过场戏。
50、他是真的爱才、惜才之人,况且,曹操也非忌人才高,不欲活之,更不是以杀才子而自快的暴君。
51、建安七子中有一位叫陈琳,曾供仕于袁绍,他在《|为袁豫州檄曹操书》中不仅辱骂曹操,而且将其三代宦官的身份彰露无遗,鞭挞入骨。
52、按常理,“恶恶止其身”,如果“上及父祖”,那就是奇耻大辱了。
53、而曹操犹能不计前嫌,徒陈琳为门下督,可见,曹操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用杀高洁名士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
54、他与士人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曹操内心矛盾的外化。
55、如果他不处于两个尴尬局面的交织之中,他与士人间便没有那理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士人也不会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沉沉浮浮。
56、顺理,也就不会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建安士人群体。
57、当然,并不是没有曹操或者没有那种处于矛盾心态中的曹操,建安时代就不会有士人才子,就不会有属于时代的文学。
58、只是少了那种矛盾压抑下壮美凄凉相交织的气概后,不知我们还会不会用“风骨”去描绘那个不安的时代。
59、千年之后,一个同样孤独的诗人游历孟德故地,落笔慨叹: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60、一片汪洋都不见,知问谁边。
6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6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3、 孤独者的对白,或许是对“风骨”最好的注解吧。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