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儒林外史刻画了哪几类知识分子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2、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自称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3、《儒林外史》意在为儒林(即士人、知识分子)画像,它主要刻画了几类知识分子:第一类是热衷科举,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
4、吴敬梓在刻画这一类人时,主要表现的是他们如何通过科举来达到做官的过程。
5、这一类人里,有些人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达到了做官的目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性格已完全被扭曲,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6、如周进、范进等。
7、有些人则付出了终生努力,但仍未能在科举上有所收获,成了遗憾终生的悲剧人物,如马二先生。
8、第二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如王惠、汤知县等,他们只知一心往上爬,做官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9、第三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
10、这些人最初也是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只是在碰了壁后,转而清高起来了。
11、他们其实是一些庸才。
12、第四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
13、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
14、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儒林外史》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小说最突出的思想就是对科举制度的大力抨击。
15、一方面,他通过范进、周进等,揭示科举对人的摧残,通过娄三、娄四公子来反映科举对士林的破坏。
16、另一方面,又通过王冕、杜少卿等,说明只有不受科举影响,摆脱政治权力体制,才能保持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