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UTSW 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阿替普酶的中风患者比未服用阿替普酶的患者恢复得更好,并且没有增加出血风险。由于担心出血并发症,结果与对这些患者不使用血栓破坏药物的常见做法背道而驰。
许多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而有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的患者服用广泛使用的血液稀释剂,称为非维生素 K 拮抗剂口服抗凝剂 (NOAC),以降低中风风险。但临床医生一直犹豫是否将阿替普酶(唯一获批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药物疗法)用于中风患者服用血液稀释剂,认为这会导致脑出血等出血过多。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这项针对 160,000 多名患者的研究(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发现 2,207 名在中风前服用 NOAC 并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它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患者有过度出血的风险。相反,他们能够在没有残疾的情况下回家,并且能够独立行走和运作。
“真正的风险在于不治疗患者——否则他们会因中风而终生残疾,”该研究的作者、神经病学和人口与数据科学副教授 Ying Xian 医学博士说,和研究、中风和脑血管疾病科负责人。
冼博士说,在 2010 年代初获批的 NOAC,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占 2017 年新的血液稀释剂处方的近 80%,据信这个数字现在更高。不太可能在 NOAC 患者中进行阿替普酶临床试验,因此冼博士和他的同事研究了美国心脏协会中风登记处美国各地 163,083 名患者的数据。
其他为这项研究做出贡献的 UT 西南大学研究人员是 DaiWai Olson 博士、注册护士和 Eric Peterson 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副教务长兼临床研究高级副院长和内科教授。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