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文章中,迈克·达斯汀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解释了信息是如何通过免疫突触传递的。这项研究可能对未来的疫苗开发和免疫疗法产生影响。
这项工作始于Audun Kvalvaag对网格蛋白的兴趣,网格蛋白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蛋白质,因为它在将胆固醇和铁等物质带入细胞进行营养方面的作用,并产生可以从称为外泌体的细胞中释放的小包信息。来自挪威奥斯陆的访问学者Kvalvaag博士领导了Dustin实验室的团队,该团队确定了网格蛋白在免疫突触中的新作用。
“使用最先进的显微镜工具,包括在肯尼迪研究所定制的eTIRF-SIM卡,我们发现网格蛋白是一种常见的支架,用于将来自T细胞的信息推送到抗原呈递细胞(APC),并将信息从APCs拉入T细胞,”Audun说。
“囊泡形式的信息通过我们称为网格蛋白和ESCRT介导的外胞作用(CEME)的过程直接从T细胞的质膜推送,而T细胞从APC中提取囊泡是基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的过程。囊泡移动方向的选择由不同的适配器控制,分别称为HRS和EPN1。
免疫突触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十字路口,辅助性T细胞通过它指示B细胞诱导抗体产生或杀伤性T细胞锁定感染和癌细胞以根除它们。
在激活过程中,T细胞受体附着在肽-MHC(pMHC)复合物上并启动T细胞活化和TCR泛素化。Dustin及其同事支持泛素化的TCR可以被T细胞外细胞化并在细胞外囊泡中推向抗原呈递细胞的观点,但这如何与许多先前观察到的T细胞将pMHC从抗原呈递细胞拉入T细胞是一个谜。
这项研究发现,网格蛋白实际上通过免疫突触的双向膜交换来控制这两个过程。运动方向的选择由连接TCR和网格蛋白的衔接器协调,以实现外细胞作用或内吞作用。
首先,网格蛋白被HRS招募到TCR微簇中,以启动CEME释放TCR。随后,EPN1将网格蛋白募集到剩余的TCR-pMHC簇中,以实现抗原呈递细胞中参与的pMHC的跨内吞作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