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东坡故事读后感,苏东坡故事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道化童蒙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2、[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3、[51]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4、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5、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6、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7、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8、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2]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9、应考趣闻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10、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
11、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12、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13、[14]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
14、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15、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16、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17、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18、”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19、[53] 程苏结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
20、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21、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
22、”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23、[54]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
24、”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
25、)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26、[55] 佛寺趣事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27、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28、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56]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29、[57] 美食大家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30、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
31、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
32、杭州百姓感谢他。
33、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34、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35、《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
36、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37、”[11] 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38、[58]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39、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