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推理名词解释,法律推理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经常适用的法律推理有以下几种: 演绎推理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推论。
2、上述的大前提代表整体,小前提代表整体中的人或事。
3、演绎推理的经典方法是三段论。
4、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死”是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是小前提,“苏格拉底会死”是结论。
5、由此可见,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
6、演绎推理中正好有三个词项,是指逻辑学中的“大词”如“会死”,“中词”如“人”,小词如“苏格拉底”。
7、每个词项恰好出现在两个命题中。
8、中词不会出现在结论中。
9、在演绎推理中,我们遵循以下推论规则:(1)在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中,包含三个词,且每个词以一个意义在推论中使用;(2)在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中,至少有一个前提的中词是周延的;(在上例中,大前提中的“所有人”是周延的,小前提中的“人”不周延。
10、)(3)在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中,在前提不周延的词,在结论中也不会是周延的;(如“苏格拉底”在小前提和结论中均不周延)(4)没有否定前提的三段论,是有效的;(5)在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中,有一个前提否定,结论一定否定;(6)具有特称结论的三段论推论,不可能拥有两个全称前提。
11、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
12、演绎推理的主张是,如果前提为真,结论就为真。
13、归纳推理的主张是,如果前提为真,结论有可能为真或者不是假的。
14、原因在于:在演绎推理中,一个既有的资讯和另一个推论出来的资讯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15、而在归纳推理中,一个既有的资讯和另一个推论出来的资讯之间的关联不具必然性。
16、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它的可靠程度依赖于推论人所举事例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17、为了保证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信度和确定性,我们遵守以下推论规则:(1)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尽可能地多;(2)被考察对象的范围尽可能地广;(3)被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大: 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论。
18、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是相似的,从而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个或另一些属性上也是相似的。
19、其一般形式为:A具有a、b、c、d属性 B具有a、b、c属性因此,B具有d属性与归纳推理相比,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也具有或然性,即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20、类比推论的结论是以重要的案情为基础的。
21、在类比推理中,推论的结论的可接受性依赖于重要性或相关性的判断。
22、但这种判断具有不确定性。
23、例如: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6岁。
24、一天晚上,你允许10岁的孩子在晚上9点睡觉,因为他明天没有课。
25、你要求6岁的孩子晚上8点睡觉,因为年龄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睡眠。
26、6岁的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理由是,他和10岁的孩子都是儿童,第二天都没有课,应当9点睡觉。
27、(类比推理)但你认为他们在年龄上的不同比其他相似性重要,因为这种不同直接相关于待解决的问题——睡觉的时间。
28、由此可见,重要性问题是情景化的,而且依赖于待解决的问题。
29、重要性判断的不确定性也是人们质疑类比推理的理由。
30、在法律推理中,类比推理还依赖于以下两个标准:(1)类比推论的可接受性与被分析的情况的数量成正比;(2)可接受性依赖于正相似与负向似的数量。
31、 设证推理是对从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
32、例如:清晨,我们发现门前的草坪是湿的,而且作出假设,如果昨天晚上天下雨了,草坪就会湿。
33、因此,我们就可以设证下列结论:昨晚天下雨。
34、这个推论的一般形式是:C,被观察到或待解释的现象如果H为真,那么C是当然结果因此,H设证推论首先要求推论人形成一些假定背景以及相关的感性事实,即具有“待解释现象”所属领域的知识。
35、设证推论开始于将不熟悉的事实(新奇事实)与熟悉的事实(背景事实)相并列。
36、新奇事实需要参照背景事实理解。
37、设证推论是一种效力很弱的推论,但是它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是不可放弃的。
38、法律人在听到一个案件事实后,一般就会凭自己的“法的前理解”假设一个对该案件的处理结果,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寻找法律,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法律决定。
39、设证论证的推论结论是不确定的,因为法律人在作假设时,法律人的前理解发挥着作用,而前理解既可对也可错。
40、这就意味着法律人在运用设证假设时,尽可能地寻找法律和法学上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再在其中确定一个最佳方案。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