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虞世南的《蝉》的诗翻译,古诗蝉的诗意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立秋一过,秋风乍起。
2、蟹肥菊黄的季节开始让万物的脚步渐渐地慢下来,享受成了秋天的主题。
3、此时,只有枝头上不停鸣叫的蝉,还不断地高亢着。
4、 其实,蝉或许也是不愿意再鸣叫的,可是“高温之下有勇蝉”,而它的生命只存在于热之中。
5、所以,究竟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还是不愿意鸣叫,其实我们也难以知晓,就如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道理一般。
6、但是它的声音,是有诗意的,它的一生,也是有诗意的。
7、 也许,这种诗意,很少有人会苟同。
8、 唐太宗手下的秘书监虞世南就曾这样夸鸣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0、”意喻蝉餐饮玉露,生性高洁。
11、而它的叫声,在这位秘书监看来,是从高大疏阔的梧桐树间传出来的。
12、而且由于其位于高处,具有高格,因而,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远,并谓之这并非是因为借了秋风的缘故。
13、虞世南如此看待众人眼中聒噪不已的鸣蝉,不能不说是蝉的幸运。
14、这位虞大人,托物言志,既赞赏了蝉的高尚境界,又表明了自己的居高思远的高洁品性。
15、 应该说,他笔下的蝉也是过了秋的,不然何来“非是藉秋风”之句?实际上,秋日之蝉,已是为时不多,寿数将尽。
16、生命的存在,更多的只是一种对于生存渴望短暂的游离。
17、如若秋意凝重,蝉便无法再引吭高歌,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
18、可是,蝉的另一面又让人扼腕--只要有一天还能“唱”,还能抖动身体(蝉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
19、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就不会停止歌唱! 这是一种毅力,更是一种与人生永恒的博弈。
20、或许它本身毫无诗人想象的高洁,毫无我们想象的精神,但自然界赋予其的这种品性却令我们汗颜。
21、 《唐诗别裁》里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22、”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以《在狱咏蝉》来表达当时的“无人信高洁”。
23、李商隐也曾作《蝉》一首,以蝉喻己。
24、而王沂孙也在《齐天乐》里大叹:“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
25、”这些,其实都是诗人以咏蝉来寄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表现,但不管我们是否认可蝉的高洁与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随着夏天的延长,春秋的变短(并非自然界规律,而是气温升高环境恶化的结果),蝉的生命似乎在延长,而更重要的是,蝉的鸣叫也在延长。
26、 由是,我想,蝉的诗意,其实只是存在于它短暂一生的不停鸣叫中,直到死去。
27、或是高洁,或是高贵,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一生充满拼博的诗意,或许它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