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杂诗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陶潜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
关于杂诗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陶潜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翻译: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4、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5、陶渊《杂》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6、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7、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8、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9、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10、”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11、扩展资料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12、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13、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14、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15、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16、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