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事迹,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
2、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3、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4、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5、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6、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7、二、屈原:纵身一跃,千年一叹!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秦国尤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抗衡的政策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
8、楚怀王即位之初,就任用屈原,下令改革,可见也是雄心万丈。
9、屈原在他的支持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10、但改革必然会触及贵族利益,于是设计陷害屈原,对楚怀王说:“屈原居功自傲,每次起草法令,都要张扬说是没有我的话就不能成功。
11、”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12、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13、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14、屈原眼看国家无望,在破城之日自沉汨罗。
15、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屡屡被流放,但其心虽九死而未悔,最后以身殉国,屈原的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16、三、苏武牧羊,持节不失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
17、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
18、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19、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
20、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21、“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
22、”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
23、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
24、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25、后来,汉武帝驾崩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
26、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27、汉昭帝登位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
28、孔子 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真实的写照。
29、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时,家境早已破败。
30、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就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
31、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32、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33、41岁时,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34、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35、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36、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一个人每月有五斗米也就可以饱了,我去过田园生活,虽然劳苦些,还是可以够吃,何必要做县令,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37、”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38、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可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
39、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
40、“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41、五、黄庭坚:“凡有问,皆直辞以对”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
42、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
43、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
44、双规、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
45、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46、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
47、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
48、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