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剧的特色很多包括,潮剧的特色很多包括( )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2、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3、潮剧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最终在唱腔、语言、音乐、表演、舞台和服饰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4、 一、唱腔 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
5、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6、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7、 二、语言 潮剧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鲜明的地方色彩;二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三是生动的形象比喻。
8、但是在旧社会由于潮剧艺人多是卖身的童伶,文化层次低,他们传习下来的戏剧语言虽有特色,但大多数偏于粗俗,有些文人参与编写的,则又偏于深奥,未能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9、建国后有不少新人进入潮剧团,促使潮剧的文学品位不断提高。
10、《苏六娘》是雅俗共赏的好例子。
11、剧中渡伯是老丑,桃花是花旦,“过渡”这场戏的语言非常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苏六娘和郭继春都是有才学之人,作者设计他们的语言多为诗词和民歌的融合,近于“本色”。
12、 三、音乐 潮剧伴奏音乐先后吸收民间锣鼓、古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乐曲和演奏形式,具有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演奏特点。
13、潮剧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14、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
15、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唱词典雅,曲牌完整,唱腔缠绵,音乐多用重六、活五调,善于表现低沉气氛及悲怨情绪;小锣戏的剧目多是生活小戏,生活气息浓厚,音乐多用轻六、反线调;苏锣戏气氛庄严、热烈,剧目多为公堂诉讼、征战打斗戏。
16、 四、表演 潮剧圈内人说起潮剧表演特色时,最常听见的有三种:一是“三小”说(潮剧较有特色的是小生、小旦、小丑);二是“细腻”说;三是“避硬就软”说(长于才子佳人,短于帝王将相或回避以男主角为主的戏)。
17、 潮剧是以行当的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18、譬如扇子功、项衫丑、踢鞋丑,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更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19、 五、舞台 潮剧的舞台特色,古代的文献透露了最早的信息。
20、明嘉靖年间的《荔镜记》中,每出都有插图,可以看到有建筑物的格局,有点缀的花草木石,有应用的大小道具,桌椅的使用和位置比较固定,屏风的装置规格化。
21、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舞台从六柱扩大到九柱、十二柱,台面竹帘改为彩绣,而且以潮绣工艺图案为装饰。
22、后又出现布画幕景,按剧情变化卷放宫殿、闺阁、厅堂、街道、家室、山水等透视的图景。
23、有的还装置水场、火场、战场等机关活景。
24、吸取话剧的模式,采用硬景片装置,一戏一景,注重写实。
25、随着科技进步,舞台又进一步发展幻灯、投影、激光、移动等,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彩。
26、 六、服饰 潮剧传统的服饰,具有潮绣托底、垫高、呈现立体感的刺绣工艺技法,其配色对比鲜明,装饰性强,将潮绣的刺绣特点溶入潮剧服饰之中,成为驰名中外的“潮绣戏服”。
27、 建国后,潮剧服饰不断吸收外地剧种的元素。
28、例如,学习京剧的“女被衣”,定名为“京装”;学习越剧的服装,冠上“改良”二字,如 “改良蟒”、“改良官袍”、“改良甲”等。
29、 潮剧是吸纳性很强的剧种,其艺术特色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丰富。
30、今天的创新,也许就是明天的特色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31、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32、 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33、应该就是广东戏歷史源流︰ 廣東省地方戲曲之一,流行於廣東東部、福建南部等,屬宋、元南戲的一支,又稱為「潮州戲」、「潮音戲」、「潮州白字戲」,因活動中心於潮州並以潮州方言演唱而得名,在明代稱為「潮腔」、「潮調」。
34、明代時,「弋陽」、「崑山」等腔流入潮州。
35、清代時,西秦戲、外江戲於潮州廣為流傳。
36、潮劇學習它們的藝術,又兼收當地的民間音樂、說唱、歌舞等藝術,成為潮劇。
37、 戲劇特色︰ 與別不同的音樂唱腔,正是潮劇的特色所在。
38、潮劇有一唱眾和、幫腔的特點。
39、部分劇目通過幫腔,從而評議人物的行徑。
40、舉例說,在《劉明珠》一劇中,劉明珠得知父親被王叔朱厚燔殺害後,隻身上京欲為父報仇,當中一段幫腔便描述劉明珠的行徑︰「弱女奔馳篤孝思,不知疲困不知飢,洶湧波濤艱險渡,荒郊庵院暫依棲,流離顛汰風雨裏,道旁昏倒病難支。
41、」這段幫腔既表達出她隻身上京的艱辛淒涼,又暗中讚揚她是一名孝女。
42、不過,亦有些幫腔沒特別意義,如《桃花過渡》中,桃花與渡伯對唱,每段結尾也有「黎呀黎」的幫腔,有音無義。
43、 音樂唱腔︰ 唱腔以聯曲體為主,即唱腔由若干不同的曲牌聯綴而成,其中各個曲牌可單獨反覆使用。
44、除曲牌外,唱腔還包括對偶曲和小調。
45、 伴奏樂器︰ 分為文、武場。
46、除一般樂器如二胡、嗩吶、木魚外,還會使用一些獨有或有特色的樂器,如二弦、椰胡、曲鑼、深波和號頭。
47、 劇目︰ 傳統戲目達一千三百多個,內容以表現家庭、倫理、愛情等生活為主。
48、劇目主要來自宋、元南戲傳奇和雜劇,如《琵琶記》、《白兔記》。
49、這些劇目文詞典雅,保存比較古老的唱腔曲牌音樂。
50、當地民間傳說故事亦是劇目取材之一,如《荔鏡記》、《蘇六娘》,這類劇目的語言通俗生動,唱詞雅俗共賞,唱腔音樂中汲取民間的小調樂曲。
51、此外,還有文明新戲,如《林則徐》、《袁世凱》,內容上多具民主思想,批評封建制度或社會時弊,表演上亦突破行當某些局限。
52、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53、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54、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55、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56、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57、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58、 潮音班,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59、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
60、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
61、”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
62、”1958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和1975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63、 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64、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
65、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
66、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67、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
68、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69、 2、唱腔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
70、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71、 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72、 3、音乐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
73、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
74、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75、 伴乐部分,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76、 潮剧的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
77、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
78、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
79、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
80、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81、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82、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清传奇杂剧,如《琵琶记》、《白兔记》、《破窑记》、《玉簪记》等,此类剧目文词典雅,乐曲古朴、做工细致;一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枝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83、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
84、潮剧也能结合时代需要,编演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剧目,如抗日战争期间,反映抗战时事的剧目大批出现,著名的有《卢沟桥纪实》、《韩复榘伏法记》等,对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85、 潮剧的著名编剧有谢吟,代表作有《秦凤兰》、《赵少卿》、《大义灭亲》等;还有吴师吾、林先玉、洪逊、陈名振等,各有一批名作传世。
86、著名艺人有李德意、蔡龙汉、洪妙等。
87、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88、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89、没有看过,嘿嘿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90、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91、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92、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93、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
94、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95、这是地方戏剧属于地方戏剧 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就是与时代相同。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