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
2、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看作草和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6、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
7、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8、扩展资料:狗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六畜之一,当人们饲养的家畜越来越多,食物来源很充足的时候,再加上狗在围猎中能帮助人们捕获猎物,狗就不再作为一种食物,作为祭品的狗也就用草扎一只形象的狗来代替,这个用草扎成的狗就叫“刍狗”。
9、刍狗在没有祭祀之前,要把它放在竹筐子里,用锦绣毛巾盖着,主祭者还要斋戒沐浴之后才能把它放到祭坛上,等到祭祀活动结束,路上的行人就可以任意的踩踏它的头和背,砍柴的人还要把它拿去当柴烧。
10、由此可见,“刍狗”表示一种用完就被丢弃,不被珍惜和爱护的东西。
1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认为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他们要办的事只要是理所当然,应该去做的,圣人便自然就去做,不是对世人存仁爱之心,才肯去做。
12、如果圣人有了偏爱之心,有了一己私欲,则天下百姓真的就变成“刍狗”了。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