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小论文怎么写格式,科学小论文怎么写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
2、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科学性。
3、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
4、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5、 2、创造性。
6、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7、 3、实践性。
8、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9、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10、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11、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
12、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13、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
14、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15、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
16、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
17、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18、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
19、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20、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21、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直接观察。
22、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23、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
24、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5、 2、动手实验。
26、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27、 3、实地考察。
28、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
29、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
30、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31、 4、查阅资料。
32、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
33、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34、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35、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36、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37、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
38、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
39、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
40、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41、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2、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43、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
44、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45、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
46、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
47、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48、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49、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50、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51、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
52、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
53、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54、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55、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
56、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
57、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
58、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59、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60、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
61、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62、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63、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
64、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
65、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
66、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
67、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
68、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
69、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
70、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71、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
72、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
73、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
74、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
75、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
76、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
77、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78、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79、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
80、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81、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
82、“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83、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
84、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85、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
86、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
87、“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
88、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89、”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
90、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
91、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
92、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
93、“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94、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
95、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
96、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
97、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