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梦令翻译和原文,如梦令翻译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3、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4、译文: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5、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6、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7、评点: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
8、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9、“常记溪亭日暮”点明是回忆,“溪亭“是地点,时间是在“日暮”。
10、词人以自然平淡之笔开篇,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她所创造的词境当中,同时也为下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11、“沉醉不知归路”承接上句,“沉醉”二字隐含着欢愉之意,暗指当时词人心底的快乐之情。
12、“不知归路”也曲折地表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见,那是一次让词人印象深刻的游赏。
13、“兴尽晚回舟”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意兴,直到兴尽天黑才往回划船。
14、因“晚回舟”,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15、此句呼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表现了词人的忘情。
16、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游兴未尽的少女手摇一叶扁舟荡漾在荷花丛中的美景图,清新自然,别有风致。
17、接下来,连续两个“争渡”,显示了少女急于找寻归路的焦灼心情。
18、她用力划呀,用力划呀,却不知不觉“惊起一滩鸥鹭”,满滩的水鸟都被她吓得飞起来了。
19、全词至此结尾,言尽而意未尽,惹人遐思。
20、本词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
21、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22、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词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23、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小令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2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6、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27、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8、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29、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0、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31、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32、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33、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34、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35、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