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天门山诗配画简单又漂亮,望天门山诗配画手抄报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2、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4、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5、(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6、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7、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8、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9、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10、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11、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12、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13、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14、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15、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16、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17、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18、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19、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0、」(《调张籍》)。
21、有《李太白集》。
22、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23、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4、 楚江:即长江。
25、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26、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27、 回:回旋。
28、 出:突出。
29、 日边:天边。
30、 [译诗、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31、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32、 [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33、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34、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35、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36、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37、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38、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39、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40、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41、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42、”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43、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44、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45、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46、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47、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48、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49、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50、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51、”“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52、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5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4、”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5、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56、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57、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58、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59、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60、“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61、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62、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63、“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64、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65、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66、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67、(作者:刘学锴)。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