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名的戏剧作品,出名的戏剧演员介绍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编辑本段]后须生 马连良初学武生后改老生,创制了清新柔润、潇洒俊逸的“马派”。
2、他虽比余、高、言晚生十年,但“红”的时间长,跻身“前须生”和“后须生”之列,历久不衰。
3、他一生主持或参与了许多剧目的整理和改编、移植工作,成功塑造了诸葛亮、乔玄、程婴等艺术形象。
4、晚年时还参加了现代戏的排练和演出。
5、不幸在1966年受迫害致死。
6、 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
7、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
8、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
9、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
10、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
11、 谭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情绪饱满,痛快淋漓。
12、因谭在幼年学过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
13、 代表剧目有《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奇冤报》《击鼓骂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园会》《珠帘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会》等。
14、《群英会》中演鲁肃,更使观众倾倒。
15、 谭派名家有谭元寿、李崇善等。
16、 杨宝森(1909—1958)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演武生。
17、幼年便练就毯子功,后习武生。
18、10岁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
19、他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
20、 杨宝森的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他的嗓子宽厚而低沉,音色不够明快,音域也不广,不宜于大起大落。
21、行腔抑扬婉转,卓然成派。
22、激昂高亢的唱腔,师从余叔岩的他却避开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擞音和颤音,又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
23、 代表剧目有《碰碑》《清官册》《伍子胥》《失空斩》《鼎盛春秋》《击鼓骂曹》《断臂说书》《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良记》《搜孤救孤》《四郎探母》等。
24、 杨派名家有程正泰、马长礼、汪正华、李鸣盛、梁庆云、朱云鹏、于魁智、杨乃彭、张克等。
25、 奚啸伯(1910—1977)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学谭派,唱老生。
26、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
27、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京后与张君秋等同台演出。
28、他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自学,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于成名。
29、 奚啸伯讲究唱念的音韵。
30、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
31、奚派的风格重点是“唱”,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
32、 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哭灵牌》《白帝城》《二堂舍子》、《苏武牧羊》《失·空·斩》《调寇》《李陵碑》《十道本》《四郎探母》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33、 奚派名家有欧阳中石、张建国、张军强、赵建忠、李伯培、杨志刚、赵淑华等。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