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徐无鬼原文及翻译节选,庄子徐无鬼原文及翻译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驾驭马车,昌宇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人可以问路。
2、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
3、”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
4、”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仅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5、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6、”少年说:“治理天下,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又何须多事呢!我幼小时独自在天地四方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
7、有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还是乘坐太阳车去襄城的旷野里游玩。
8、’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天地四方之外去游玩。
9、至于治理天下恐怕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我又何须去多事啊!”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
10、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
11、”少年听了拒绝回答。
12、黄帝又问。
13、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而离去。
14、才智聪颖的人没有思虑上的变易与转换便不会感到快乐,善于辩论的人没有谈说的话题与机会就不会感到快乐,喜于明察的人没有对别人的冒犯与责问就不会感到快乐,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外物的拘限与束缚。
15、原文: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囗(左“言”右“习”)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
16、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17、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18、”“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19、”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20、请问为天下。
21、”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
22、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23、’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24、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25、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
26、”小童辞。
27、黄帝又问。
28、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29、扩展资料:“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
30、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
31、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
32、第二部分至“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继续写徐无鬼跟魏武侯的对话,指出当世国君的作法实质上是在害民,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
33、第三部分至“称天师而退”,写黄帝出游于襄城之野,特向牧马小童问路,喻指为政者的迷乱。
34、第四部分至“终身不反悲夫”,批评事事“皆囿于物”的人。
35、第五部分至“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写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指出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从而批评了各家“各是其所是”的态度。
36、第六部分至“吾无与言之矣”,写庄子对惠子的怀念。
37、第七部分至“则隰朋可”,写管仲和桓公的对话,借推荐隰朋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
38、第八部分告诫人们不应有所自恃。
39、第九部分至“其后而日远矣”,写南伯子綦对世人迷误的哀叹。
40、第十部分至“大人之诚”,提出“无求,无失,无弃”和“不以物易己”的观点,强调不用言语、返归无为的功效。
41、第十一部分至“然身食肉而终”,表述子綦游于天地不跟外物相违逆的生活旨趣。
42、第十二部分至“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批判唐尧,指斥仁义是贪婪者的工具。
43、第十三部分至“于羊弃意”,批判三种不同的心态,提倡“无所甚亲”、“无所甚疏”的态度。
44、余下为第十四部分,为杂论,主要是阐明顺任自适的思想。
4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杂篇·徐无鬼。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