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木为信成语典故提纲,立木为信成语典故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
3、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4、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5、卒下令。
6、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7、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片地方。
8、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9、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10、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11、”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12、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当官,公叔痤临终前将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没有得到重用。
13、商鞅便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14、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
15、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16、”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17、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
18、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19、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20、”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21、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22、”不一会,南门口围了堆人,大家议论纷纷。
23、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24、”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25、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26、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27、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28、”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29、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30、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31、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32、”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33、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34、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35、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36、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