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参考文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明显的无序状态,但同时,现代化的程度却在不断提高。
3、处在这种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下的中学生会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域文化如决堤之水汹涌而至,并不断地从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等方面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4、由于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外来文化的良莠分辨不清,加之他们对我国的国情和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他们很难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突出地表现为价值观的动荡不居。
5、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许多传统价值观念系统逐渐丧失其功能,而新的价值观念又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
6、在这种新旧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学生很难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使他们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无所适从的境地。
7、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跟着感觉走”、感到“没劲儿”的一个重要原因。
8、 (二)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9、但由崇拜偶像而导致模仿偶像就需要辩证地来分析了。
10、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未完全成熟,认识能力以及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都很有限,对社会上的人与事缺乏了解,有时仅凭报纸,影视作品中的只言片语,就对某人产生了崇拜之情,这不能不说是中学生心理的幼稚性的一种表现。
11、当然,正当的偶像可以使中学生产生行为上的动力,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偶像的行为模式去行事,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很多中学生把一些负面人物当作偶像,或只从表面现象出发,而未深入到偶像的内心深处,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偶像是中学生为他们自己的发展所设立的一个参照标准,表明中学生已能依据他人的行为来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了。
12、如果能抓住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由教育者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偶像,那么他们就能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发展。
13、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抓不住这样的机会,因而很难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偶像,导致他们不得不在社会中或影视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偶像。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由崇拜偶像而导致的“追星”现象。
15、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中看到中学生对影视歌星的狂热崇拜,有些中学生为了能一睹“星”的真实尊容或得到“星”的签名,甚至连课也不上,有时在“星”下榻的宾馆前一等就是几小时,而且有些中学生竟干出了有损其自身形象的事情,这无疑影响到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是当代中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
16、 (三)信息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逐渐现代化和多样化,这就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
17、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已不像改革开放前的中学生那样单一了,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和学校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这样那些在学校外所获得的信息就能帮助和强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信息与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是相互抵触的,这就导致中学生产生怀疑心理,即究竟谁说的是正确的。
18、这本是中学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他们不断取得进步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基础,但由于现实教育中存在诸多弊端,教师的教育又脱离了学生教师的教育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结果导致中学生权衡比较的砝码移向了学校外影响的一面,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叛逆的时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如果学校的教育工作不能真正做到他们的心坎上,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是对他们横加干涉,因而产生了和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19、如果学校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使学生的发展背离学校教育的正途,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这是当代中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
20、 (四)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也在不断增强。
21、此时,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
22、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23、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想强烈的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
24、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
25、可以说,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学校教育不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他们就有可能到社会中寻求安慰,甚至受坏人的唆使而走向犯罪。
26、 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中学生的性心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很难开口向父母、教师乃至同学来谈论自己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加之,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对这一敏感问题采取了回避措施,导致中学生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指导。
27、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应引起学校、家庭的足够重视,如果这一阶段的中学生顺应正常,则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很顺利,否则则相反。
28、这是导致中学生性罪错的第一步。
29、 (五)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 开放的社会,必然导致交往的广泛性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知识的激增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
30、这些都对中学生的心理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心理活动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增多。
31、如在认识方面,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只是观察思考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32、国内、国际、历史、现实等都成为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特别希望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概括出一种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在情感方面,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个性倾向性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33、集中表现在相应的动机、兴趣、品德、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上。
34、 就当代中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社会改革并开始考虑和逐步确定如何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等。
35、 中学阶段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是由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最后时期。
36、这个时期的个性心理发展趋向稳定和成熟的倾向及心理内容的社会性的发展又增强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选择性。
37、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工作。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