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解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2、出自《论语·乡党》。
3、原文如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5、色恶,不食。
6、臭恶,不食。
7、失饪,不食。
8、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9、不得其酱,不食。
10、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11、唯酒无量,不及乱。
12、沽酒市脯,不食。
13、不撤姜食,不多食。
14、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15、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
16、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
17、气味变了,不吃。
18、烹调不当,不吃。
19、不时新的东西,不吃。
20、肉切得不方正,不吃。
21、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
22、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
23、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
24、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
25、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26、扩展资料:《论语》的思想内容《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27、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28、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29、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30、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3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乡党》。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