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点论志 解签,曾点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曾点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代,曲烈封于鄫,公元前557年莒灭鄫。
2、鄫世子巫奔至鲁国,去邑为曾。
3、三传至曾点。
4、曾点喜欢弹琴唱歌。
5、信奉儒学。
6、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
7、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8、东汉明帝永平五年(72)受到祭祀。
9、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宿伯”。
10、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为“莱芜侯”;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莱芜侯”从祀孔子。
11、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进为公爵。
12、 曾点夫妇对后代教育之严堪称第一。
13、据《孔子家语》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
14、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曾参。
15、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
16、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
17、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据《孟子·尽心章》载:“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18、”以上史实被当地人总结、后形成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
19、曾点夫妇教子有方,成效显著,有人告诉他妻子说他儿子曾参在外边杀了人,他妻子仍然织布,不理会报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干此事。
20、曾参学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有密切关系。
21、被后人称为教子有方的典型。
22、 孔子问:“曾点,你怎么样呢?”(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23、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4、”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5、”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6、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27、”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28、”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29、”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30、”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的时候,曾点在旁边悠闲地鼓瑟。
31、孔子听了子路他们三人的报告以后,转过头来问正在鼓瑟的曾点说,曾点,你怎么样呢?说说看。
32、曾点听到老师在问他,瑟音渐稀,接着,弹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拢,瑟弦发出铿然的响声,然后曾点离开了弹瑟的位置,站起来对孔子说,老师你问我啊!我和他们三个人刚才所讲的不同,我的思想和他们是两样的。
33、这里有一个问题,从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到曾点的恬淡、宁静。
34、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他的音乐,应该是没有听到子路他们的讨论。
35、可是孔子问到他的时候,他又说自己的想法、作法和子路他们三个人不同。
36、可见刚才别人的话他都听到了,这是很高的修养。
37、这里就是曾点高雅清华的风度,孔子听了他的话,态度也不同,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并不会矛盾、冲突的,只不过是关起门来,表达各人自己的思想而已,你尽管说好了。
38、于是曾点说,我只是想,当春天来了,冬衣一换,穿上舒适的衣服,农忙也过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十几岁的少年六七人,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游哉高兴的玩,尽兴之后,快快活活唱着歌回家去。
39、这个境界看起来多渺小!虽然渺小,可是孔子听了以后,大声地感叹说,我就希望和你一样。
40、孔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孔子就这么孩子气!所以说这段书很难懂。
41、我们经历这几年的离乱人生——国家、社会、天下事,经过那么大的变乱——才了解国家社会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
42、不安定的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实在是做不到的。
43、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
44、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
45、”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
46、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诗“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47、”我们年轻时候,家里有书房读书的生活,的确经历过这种境界,觉得一天的日子太长了,哪里像现在,每分钟都觉得紧张。
48、如果我们有一天退休,能悠闲地回家种种菜,看看有多舒服!这里孔子问这四个学生的话,其中孔子与曾点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
49、政治的目的,不过在求富强康乐,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大同世界中,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
50、曾点在谈论志向时,将他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51、据《论语·先进篇》载,他和子路(仲由,字子路)、冉有(冉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坐侍于孔子旁谈论各自的志趣,当孔子问曾点时,正在弹瑟且近尾声的曾点铿的一声将瑟放下,站起来答道:“亦乎二三子者之撰。
52、”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53、”曾点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4、”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55、”对曾点的想法大加赞赏。
56、等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点向孔子请教这三个人志向的长短时,孔子指出了子路的不谦、冉有的不实、公西华的过谦。
57、 曾点死后,以孝著称的曾参为其举行了简单的丧礼,被历代奉为厚养薄葬的典范。
58、汉代三符在《论侈丧》中说:“南城之家,曾子非不孝。
59、“南城之家’即指在鲁国南武城 的曾点墓。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